其實是兩個不相干的故事,但由於發生在同一天,而我處理兩件事情的態度又截然不同,所以擺在一起講一講。
第一次帶兒子去澳門蛋打保齡球,兒子掩飾不住的一臉興奮。看著很多孩子在館裡跑來跑去,兒子認定這裡又是一個兒童樂園。我也發現,打保齡球確實成了家庭親子的一項活動,在館裡玩的大部分都是有小朋友的家庭。等待排號的時候,自助飲料機引起了兒子的注意。他樂此不彼地投硬幣,按提示鈕,聽到‘咕咚’一聲後再彎身伸手取飲料。這樣重復了幾次,我手裡的硬幣已經用盡,小家伙雖然還未完全搞清楚這‘神奇’的機器,卻也熟悉了其運作的規律,好奇感減低了不少,不再嚷嚷著買飲料了。
打保齡球的時間到了。小家伙抱著大球在球道前蹣跚。還未待我幫手,兒子順手就勢一扔,球跑歪了,擠進旁邊的跑道。球滑動得很慢,到了跑道中間停下了。旁邊跑道的用家無奈地笑笑,出於禮貌,他們沒有責怪這個小肇事者,一直等到工作人員取出球才繼續。兒子知道做錯了事,對球的興趣大減,吵著去做電梯,留下我一個人玩球。兒子回來了,仍不肯抱球。
‘是不是剛才把球扔到別人的跑道,所以沒興趣了?沒關係的,我們再來試一下,好不好?媽媽來教你?’我分析得沒錯,兒子正在為剛才的挫折感到沮喪,聽了我的話後使勁地點了點頭。因為我沒有批評他,聰明的小家伙興致又恢復了,成功地拋出了第一個球,然後左一個、右一個地搬球,將一項優雅的運動項目做成簡單的搬運工作。
兒子重新活躍起來,指著地毯上ˇˇ的圖案對著我說,‘這是“小心觸電”的標志’。以往倒是覺得那標志刺目,還真有些與‘小心觸電’有些神似。這倒提醒了我,走路要留神,一不小心就會踩中某根敏感的神經呢。
***
今天炎熱,注意防暑。提示板上這樣寫著。
我們決定喝茶消暑,兒子提出去漁人碼頭的建議,我欣然接受。到了碼頭,小家伙像脫了韁繩的小馬,拔腿就往游樂園的方向跑,讓我始料不及。我拉住這匹左右扭動的小馬,‘媽媽要和你談一談’,小馬難得地安靜了。
‘媽媽要安排一下次序,先去吃飯,再去坐火車,好不好?’
‘不好!’乾脆利落的回答。旋即,小家伙轉了口氣,‘媽媽,我要先坐火車,再去吃飯。’他小聲地說出他的請求。我看得出他焦急的眼神,如果再繼續說‘不’的話,他叛逆的心理定會加重。
‘媽媽和你做個測驗,你告訴媽媽答案,好不好?’我決定略施小計,‘你去摸一下那邊陽光下的大理石,再來摸一下這裡陰影下的大理石,告訴媽媽,哪一塊比較熱?’兒子匆忙地跑過去摸了一下陽光下的大理石,顯然他的手被燙了一下,所以在摸陰影下的大理石的時候,有點猶豫,輕輕地掠了一下表面後,才慢慢將小手放下去。
‘好了,現在告訴媽媽,哪一塊石頭比較熱啊?’我繼續引導他。兒子想也不想,指著陰影下的石頭說,‘這裡的熱!’雖然他迫切玩的心情能夠理解,可是說謊的做法萬萬是要不得的。我氣了,蹲下來平視他,一字一句地說,‘現在,不可以去玩火車,陽光下太熱。’兒子有點怔,然後大哭。我知道,他在釋放自己委屈的情緒,他還不曉得什麼是懊悔。姥姥領孩子走開,讓我和孩子都冷靜一下。過一會兒,兒子回來了,‘媽媽,寶寶錯了,先去吃飯,再去坐火車。’我知道那是姥姥教他的,他不過是希望看到媽媽不再生氣罷了。
我拉著兒子的小手說,‘媽媽不生氣了,但你也要懂得媽媽的用心。’這句話更像是安慰我自己,兒子大概是聽不懂的。兒子突然抬起頭,‘媽媽,不要吃寶寶手指。’我笑了,我相信這是他真正的想法,‘如果你不聽話,媽媽就要吃你的手指。’兒子默不作聲,想必他也在認真考慮媽媽的話。我沒有再問他哪面的石頭比較熱,他是知道答案的。
吃飯的時候,兒子還沒有吃就聲明寶寶肚子飽了。他一會趴在窗戶上看看,一會跑到我身邊,‘媽媽,吃完飯就去坐車車?’他還在執著地等待著坐火車。我沒有食言,雖然陽光依然強烈,我還是帶著兒子坐了小火車,飛天駱駝和碰碰車。
***
玩碰碰車的時候,兒子坐在我的前面,突地又冒出了一句兒歌,‘袋鼠媽媽有個袋袋,袋袋裡面有個寶寶。’說著還歪頭沖我笑笑。我知道,兒子沒事了。
2 則留言:
小孩的手指,味道可能真的不錯呢?加上蜜糖烤一烤吧!
今天,我真的就咬了一下...然後說,‘沒關係的,不痛的’。Sunny雖然咧嘴叫了一下,可能我的話起了作用,他沒有太大的反應。呵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