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07

認識性別 (Episode XV of Sunny)

孩子在幼稚園裡的一本書為《我是誰》,要求父母與孩子一起完成書中的功課。書的第一頁要求貼上孩子目前的生活照,第二頁就要求孩子認出他們的性別,男孩還是女孩。透過講述男孩、女孩的穿衣打扮風格,不難讓三歲的孩子了解性別的差異,但這個階段的孩子性別意識相當模糊,對這個概念的認知也很表面化。唯正給男孩塗上了深褐色的頭髮,藍色的上衣,綠色的短褲和紅色的鞋子。他還肯定地在‘男’字上面畫了一個圈,這大概要歸功於幼稚園的老師讓他們學認字的結果。但孩子並未罷休,嚐試著問媽媽,可否給女孩子塗上顏色。在媽媽再三強調要透過顏色突出他自己性別的時候,孩子沒有再堅持。可隨後的教課書裡,主角都是穿著裙子的女孩子,媽媽預感孩子的好奇心再次抬頭。果然,隨後就發生了媽媽擔心的事情:

孩子第二天早晨上學的時候,跟媽媽要裙子穿。奶奶和爸爸聽到孩子的要求都笑了,覺得孩子幼稚可笑,便回應道,只有女孩子才穿裙子。孩子並不罷休,進而要求要做女孩子,奶奶和爸爸又笑,未做回應。孩子一臉嚴肅,倔強地強調要做個女孩子。媽媽知道孩子想法的來由,此時此刻不能使用敷衍了事的態度。

我蹲下去,與孩子保持同樣高度,整理一下他的衣領和褲腳。我要求孩子直視我的眼睛,直呼他的名字:唯正,你是個男孩子,所以要穿白色的襯衫和紫色的褲子。你照照鏡子,你的樣子很精神。孩子安靜下來,但又一次提出了穿裙子的要求,表示要做女孩子。我沒有取笑孩子的想法,反而略施小計,‘唯正,其實穿裙子不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也可以穿裙子的。蘇格蘭的男孩子也可以穿格仔裙的。如果有一天,你和媽媽去蘇格蘭,你就穿一下格仔裙,好不好?’孩子認真地點了點頭,這一招有了效果,孩子不再就裙子的話題糾纏不清。‘還有,媽媽想跟你說,媽媽喜歡你是個男孩子,媽媽因為你而自豪,所以做個男孩子很好!’孩子笑了,摟了一下媽媽。雖然只有幾秒鐘的時間,我覺得孩子的心結打開了。 其實,重視孩子的要求,多花幾分鐘與孩子溝通,講清楚父母的想法,親子並非想像中那麼困難。反之,對話過程中,孩子也會尊重父母的意見,學會傾聽,有理講理,也不會以哭鬧來威脅父母。

然而,轉變後的孩子又漸漸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待續)

1 則留言:

Lady Hilda 說...

我的弟弟小時候喜歡玩洋娃娃的... 那時候我也擔心他是個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