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附小的幼稚園開展了一個讀書活動,從入學日開始,父母每個星期要給孩子閱讀一本書:書由學校派發,由父母講給孩子聽,講的過程中注意孩子的表現,並寫下讀後感想。
從那之後,每個星期兒子和我就有讀書的約定:兒子喜歡看圖片,聽故事;我也樂得評評故事寫得有無意思。有些書故事情節性較強,我就與兒子模仿有關情節做遊戲;有的書為常識性文字,我就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有的書為想像類文字,我就讓孩子信口開河,玩文字接龍。當然,後一種情況孩子說得很重復。例如,我問:“口可以做什麼?”兒子答:“口可以吃飯,可以吃糖,可以說話,可以唱歌,可以數數字,可以咬人,…”我當然是一邊鼓掌,一邊鼓勵他說下去,看他會給出什麼離奇的答案。
這樣的閱讀倒是有成效。首先,兒子變得嘴甜。每天迎接媽媽爸爸時都講,“我好想爸爸媽媽啊!”對照顧他的奶奶,他就說,“我會像想爸爸媽媽一樣想奶奶。”其次,他變得頻嘴。他在書房的書桌上摸來摸去,被爸爸質問後,答以“我把東西擺擺好,鬧死了!”(鬧死了是南京話的“口頭禪”,意為“你煩不煩呀?”)。爸爸給他買了一個扭扭蛋,他左手拿著扭扭蛋,然後伸出右手,“這只手還沒有呢?”於是爸爸又買了一個扭扭蛋,放在他的右手。還有,會為他的不安找藉口,明明想念已回南京的表姐,口上卻講“不想姐姐,因為姐姐回南京,不和我一起玩了。”想看心宜的電視節目,便一本正經地對說,“幫我找兒童節目看,好不好?”為了強調節目的趣味性,還講“我在學校裡也看過一樣的節目。”最後要說的就是,他開始喜歡聽自然界的“話語”。當他任性不聽話的時候,只要說“淘氣的小星星”的故事,他就變乖;當他笑著要講謊話的時候,就提“長鼻子木偶”的故事,他就按著鼻子不敢再說謊話… …
大概這個閱讀計劃是學校大力推廣的項目,兒子幼稚園的班主任打電話通知,兒子的讀書筆記將在學校開放日展出。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鼓勵了。
2 則留言:
看書的確能豐富小孩子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其實不止小孩子, 大人也應該多看看書才對... 我好像很久沒有看書了...
唯正現在每天與奶奶“斗智斗勇”,有一天奶奶忙於做家務,沒有與他玩,他於是認為奶奶很“自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