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段時間和我們游車河,聽CD時間長了,便學會了一些愛情歌曲。張靚影的“好嗎,一句話就哽住了喉。城市當背景的海市蜃樓,…,我們說好就算分開一樣做朋友,時間說我們 …,”孩子已經唱得七七八八了,有事沒事還哼幾聲。一個四歲不到的孩子唱情歌,問題嚴重了。於是孩子爸爸開始找兒歌,他不知道現在兒童聽什麼歌,就找了幾首我們小時候唱的歌。
第一首是“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著小書包;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我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但第一段歌詞勾勒出來的畫面卻很美:“太陽,花兒,小鳥,小書包;會說話的花兒、小鳥將童真逐一呈現。第二段,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傾向,這種將教育與意識形態融於一體的歌曲在我們那個時期還是屢見不鮮的。因為第二段比較抽象,所以小時候也只是記得第一段。
第二首是“送別”,一首在我看來像詩一樣美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它就像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讓我未來得及感傷,就要再說離別。看孩子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我反復聽了幾遍,不曉得孩子如何解讀這首歌的。夜晚,孩子洗澡的時候,浴室裡傳來了“送別”的調子,那時高時低的童音像一個個浪花,在我心頭快樂地盪漾。
其余的幾首也很好聽,在此就不贅言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