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是翻譯巴爾扎克作品的大家。他在這本書中闡述了一些有關文學翻譯的觀點。他說,不會講道理的人就不要翻譯理論書籍,不會作詩就不要翻譯詩歌。言下之意,翻譯的本身也是個再創造的過程,沒有文學功底,還是不要作文學翻譯了。他還講,翻譯一本作品,首先要喜愛這個作品,還要在精讀四遍後再開始翻譯。即便翻譯了萬字以上,如果精髓未能體現,還是照樣報廢。他在翻譯《毀滅》三部曲的時候,單是准備功夫,就用去一年半的時間。而且,在翻譯的過程中,據傅老稱,也有很多磕絆,攪得他時常失眠。在翻譯第二部作品的時候,他因為看不到進步而經常情緒低落。
一個小插曲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傅老寫給《人民出版社》的信中,傅老謙虛地請出版社修改他的譯著,其中一點理由是,他本人對馬列主義認識不足,這句話帶有濃厚的時代印跡。
這本書是老公在珠海文華書店買的。在他得知我即將教專業翻譯的時候,便四處幫我淘書。他講,只要他買的本有那麼丁點的啟示就夠了。如此看來,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