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師,”一個女學生指了指我,眼神有些怪異。
我在給學生上課。下意識地看一下自己,原來襯衫的鈕扣開了一個,露出一條小肚腩。我若無其事地系上鈕扣,繼續講課。好在只有七個學生,除了提醒我的女生外,都在伏案看講義。
我和女生交換了善意的微笑。
二
“老師,你剛來澳門習慣嗎?”一個大一的女生問。
除了學業外,其實老師也經常要為學生解答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要有一段時間適應。”這是我的答案,我確其適應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我下次來一定要扛些醋呀、炸醬麵的東西。這的醋沒法吃。”北京的這個女孩子習慣了北方的生活,一踏上澳門的土地就產生了牴觸的情緒。
習慣是個人的,不是別人的支言片語能解決了的。我選擇了耐心地聆聽。
三
“老師,你的鼻子上長了痘痘。”大三的一個土生女笑嘻嘻地對我講。
最近虛火上升,鼻子上反映了出來。這些學生觀察得可真仔細。
“哦,”我答道。
“如果相面的話,你最近要破財。”女生繼續。
她還是笑嘻嘻的,讓人氣不起來。
“可是,你的鼻子長得真好,很長。”女生一別指著自己的鼻子,一別打量著我的。
“是嗎?”說實話,我照鏡子時,從來沒認真觀察過鼻子。
“老師,你化妝嗎?”女生窮追不捨。
“不化妝。”
“你的皮膚真好。”女生的嘴好甜。
不知這甜如蜜的話裡賣的什麼關子?
“老師,你看蘇民峰講面相嗎?他每個星期六在**台**點有節目。”
“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我媽每周都追著看。”女生還在笑。
原來,我被當成媽媽級別的人了。
“好了,休息結束,我們上課吧。”我打斷了話。
四
“好了,孩子們,今天晚上吃得怎麼樣?”我問大一的學生。
“別這麼說呀,這麼說,您多老啊?”學生們反應得很快。
“我本來就大你們很多。”我自語。
學生卻在嘻嘻哈哈。
“這兒有杯子嗎?”我去取水杯。
“這兒有,help yourself.”大一的學生滿嘴的英文,發聲挺標准的。
“obrigada!”我用葡語回答了一下,提醒他們已是學葡語的學生了。
學生絲毫沒當回事。
我發現,敏感的人是我。
1 則留言:
哈哈...學生有時候是挺可愛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