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響了幾聲就掛了。拿來一看,家裡來的。
已經習慣孩子打電話的模式,不是提出看電視的要求,就是投訴姐姐給他的各類禁令。果不出所料,於是接通家裡的電話:
“喂,媽媽?”孩子接的電話。
“是我,你給我電話什麼事?”我明知故問,已經聽到電話另一邊電視裡喜羊羊的聲音。
“我正在做做讓你生氣的事。不說了,你會不答應我的。嘻嘻!!”孩子掛了電話。
... ...
回到家,我一副氣勢洶洶,準備劈頭蓋臉地教訓孩子。
工人說,孩子正在房間思考。
悄悄地過去,唯正躺在床上,仰望著,口中念念有詞。看到我進來了,還詭秘地笑笑。“有什麼好玩的事?”我有些好奇。
“媽媽,灰太狼總是發明新東西,為什麼卻是笨笨的?”原來他在思考這個問題。說實話,我覺得那部動畫片裡最惹人喜歡的角色就是灰太狼,為了能和老婆一起吃羊(有簡單單純的動機,故事有可信性),想盡各種辦法,克服各類困難(有起伏跌宕的情節,伏筆、高潮、閃回一個都不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有百折不撓的阿Q精神)。沒有灰太狼,這戲實在沒法看。看點就是他“笨笨”地招人喜歡。
“媽媽,他笨笨的,是不是給紅太狼打的?”唯正一臉嚴肅地說。
“這個嘛,有可能... ...”對於孩子思考過的結果,總要給予積極的反應。“其實,還有其他的因素,... ...”我準備進入分析階段。
"媽媽,你說什麼‘因素’啊,你說的話我都聽不懂,能不能簡單一點?"
我怒火焚燒,"好吧,從今天開始媽媽就做紅太狼,如果你不聽話的話,小心我的平底鍋...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