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也會去接孩子放學。下午四點半左右的時候,在學校門口排隊的通常都是各家的菲律賓女傭,三五成群的。
孩子的“額瑪”(家裡的菲傭)也在排隊,她每次都提前二十分鐘出門,三分鍾到了校門口後,就開始享受這一天她重要的社交活動時間:和同鄉講講tagalo,交換些信息,很多有用的信息如辦簽證,續藍卡等事都是這段時間內獲得的。她們一起有說有笑的,有時還拿些衣服或者小吃互贈。“額瑪”每次都打扮得精精神神的,有時還披下長髮,戴上黑色髮卡,仿佛去正式約會一般。
四點半,學校大門一開,孩子們從學校裡排著隊魚貫而出,各個向外來回地張望。菲傭們把接送牌遞給班主任,班主任象徵性地看一下,便直接看著菲傭叫孩子的名字。時間一長,班主任已認得菲傭,菲傭本身就成了名牌。“額瑪”接到孩子後,第一時間先把孩子背後的大書包卸下,卸了重的孩子一身輕鬆,跳著先鑽出人群。他從不去拉“額瑪”的手,每次不是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就是在馬路沿兒玩走平衡木,總是和“額瑪”保持著一定距離,讓“額瑪”踏著人字拖在後面緊一步慢一步地跟在後面。大概是聽慣了這種走路的節奏,孩子總是將“人字拖”與菲傭聯繫在一起。
這時,如果孩子看到媽媽,便鬼馬起來,笑著露出一排小蟲牙,然後橫沖直闖地向媽媽懷裡撲來,媽媽經常被孩子的蠻力撞得東倒西歪,但喜悅程度不亞於守門員接中一個十二碼球。“額瑪”每次看到這情形,都在一旁輕輕地笑笑,默默地跟在後面。媽媽則一手握住孩子的手,孩子也馴服地被拉回媽媽的身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