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012

臺北行 (一)







臺北當代藝術館

剛好趕上陳順築的個展《殘念的風景》。第一眼看上去,沒看出門道,放大後的黑白照片,分左右兩部分,簡單的實物拍攝,樹、墻身。一位藝術教師帶著學生參觀,娓娓道出細節和作品的味道。台語的發音咬字較重,那位教師被同學層層包圍後,站在遠處一角還是聽得清楚。殘念一詞來自日語,解釋為“失敗”。顧名思義,“殘念的風景”即指“失敗的風景”。以往用膠卷相機時,第一張由於曝光不足,被視為失敗影像。藝術家將這些影像沖洗出來,在左邊曝光不足部分畫上他認為殘缺的部分,或是一部分樹枝,或是墻身上一抹血,然後用波普藝術安迪‧沃荷的絹印手法放回舊有的影像上。左右兩部分的接口虛化,處理得干凈。大概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還特別指出,這是處女座的人處理失敗的特點。

二樓有一些互動裝置展。一些原來由手控制的遊戲轉換為跳舞機模式,透過跳動來控制屏幕上的遊戲。唯正挑戰了幾關,咚咚做響的跳動聲與安靜的藝術館很不協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