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014

娃兒兀地有了理財想法。話題是從零用錢開始的,娃兒素來不喜零食,就算老爸每次提醒帶上點錢買小吃的建議娃兒都開口閉口地拒絕,他視課間買魚蛋、芝士腸、三明治為交際手段,既然他無需贿赂誰,他自己可懶得跟人一窩蜂地去圍著胖阿姨買吃的。僅一次例外,他主動要零用錢,頭天拿了二十元,第二天又拿回十四塊五。做父母總擔心娃兒餓著,忙問怎捨不得花錢呢?娃兒答,他只是借錢給同學,沒想到同學胃口小,只吃了五塊五。此外,娃兒再沒有提過課間買小食的零用錢。

這回兒舊話重提,或是有什麼想法了。娃兒這個年齡還是願意與老媽講心里話的,便一五一十地還原了巴菲特成長故事。他也想從小攢點零花錢,積少成多,做個投資,成為一個巴菲特。娃兒講得認真,老媽順勢鼓勵,介紹了幾種開源節流的方法,可以通過做家務獲得零用錢,可以把壓歲錢妥善保存,可以善用現金分享計畫。

娃兒聽的認真,盤算了一下近乎零的銀行利息不會隨著年齡增長帶來收益,便轉而問問能否買個股票,讓老媽更為跌鏡的是,他打算月存50元,這樣他目前七百元的存款就能支付一年多,接著過年的壓歲錢還能繼續類推...娃兒很滿意老媽提議的做家務掙錢,他甚至提出如果偷懶,老媽不給零用錢外,還可從他現有積蓄中克扣...典型的巴菲特思考啊,不給自己任何偷懶的機會...娃儿甚至否定了旅行計畫,很吝嗇地要把他那份現金分享留在錢包里...究原因,娃兒想像自己長大後,數字如何地積少成多。

娃兒憑著這份執著問老媽何時付諸行動,就周末吧,他這才吃了個定心丸,轉身睡去。老媽急急地去翻了下巴菲特...然後想,周末的時候要和孩子一起做個計畫,按照娃兒說的項目,在本子上逐一列出:零用錢、伙食費、玩具費和捐贈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