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語言大家庭
法語老師問道,“你們每個人都會說幾種語言?”在聽到答案後,才發現班上的同學個個都是多語人才。葡萄牙的瑪麗亞會說葡語、英語和法語;土生葡人理查德會說葡語、英語和粵語;地道的澳門人阿玲會說英語、粵語和法語;緬甸華僑阿茲會講緬甸語、英語、粵語和法語;至於來自中國的我,如果將廣東話也稱為一種語言的話,竟然會五種語言(普通話、粵語、英語、葡語和法語)。
在這座小城住了三年,從未想過語言多樣化的問題。只是隨意去到哪裡,都不覺得自己是外鄉人。
在板樟堂街走累了腳,便在大堂斜巷的Papatudo咖啡廳喝上一杯正宗的bica,愜意地與店主聊一聊天氣;餓的時候,就在天神巷的鳳城珠記吃上一碗傳統雲吞撈面;興起時,獨自去Aujourd’hui品嘗一下法式白酒;如果是一群朋友,則選擇去三盞燈尋覓一下東南亞的美食。
一句“Bom Dia”,“Bonjour”或一聲“唔該”之後,就打開了話匣子。付賬時,無論是“Pataca一夠水” 1,“紅衫魚”2還是“人頭仔”3都行得通。
懶散的時候總想淘一本好書或一份雜志獨自享受。看一下葡文書局櫥窗的新書,去“邊度有書”選一本精美的台灣書籍,再行至宏達圖書中心找找語風犀利的大陸書籍。呵呵,收穫真多喲。
... ...
“到你回答問題了”,一位同學碰了碰我。
法語老師又繼續問,“你們對這個城市的看法?”大家七嘴八頭道,“很小”,“很可愛”,“很美麗”。我的答案是,“小城故事多”。
1.指葡幣一百圓
2.指港幣一百圓
3.指人民幣一百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