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07

讀書(Episode VI of Sunny)

“說好了,這是最後一本書,讀完了就要與媽媽說晚安了。”我再三地向兒子強調。已經夜間十一點了,可兒子還是不肯睡覺,一個勁地要求我給他講故事。那些湯瑪士火車的系列故事,是兒子的至愛。這晚我已經連續讀過Harold, Spencer, James,可小東西的興頭絲毫未減,嚷嚷著要再讀一本。

兒子讀書有個習慣,喜歡發問,經常會catch到我的一個發音問問題。例如,他會問,“媽媽,什麼是besides的啊?”“什麼是cross啊?”這類誅如介詞,助動詞,形容詞的英文在他的理解裡,應該與圖片或者具體的事物聯繫在一起。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會指著書中的插圖,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解釋一下,小東西也跟著我鸚鵡學舌,似模似樣地,好像理解了,而我也當他明白了。如此一來,讀一個故事要花的時間要比單純地讀幾本書的時間要長出許多。

“現在要拉勾了,不可以再耍賴皮了”,我使出了最後一招,“A promise... ...”“is a promise” 兒子接龍。這一招通常很靈,兒子會像男子漢一樣令行禁止,說過的話要算數的。 他不情願地伸出了小手,將小拇指勾在我的小拇指上,“拉勾上吊,一百年不會變”。我松了口氣,再過一會兒我就可以睡覺了。

James這本書我讀得格外輕松,兒子沒有設置太多的問題,低著頭若有所思。讀完之後,我正打算收好書本,兒子怯怯地說,“媽媽,再讀一遍,再讀一遍這本書!”我一愣,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原本想說,男子漢說話要算數,不能出爾反爾,但同時也意識到,孩子並未食言。他沒有要求我讀另外一本書,而是讓我讀同一本書而已,並沒有違反之前訂下的“最後一本書”原則。孩子拿著書本望著我。對於這腦袋瓜的小聰明,我實在不想找理由去拒絕,也沒有必要用成人的理由去衡量,卻好想呵護在手中。我摟住兒子,“好的,媽媽再給你讀一遍。媽媽喜歡你。”兒子笑了,也跟著我重復“媽媽喜歡你”,“媽媽喜歡你”。我知道,他在重復“媽媽喜歡我,媽媽喜歡我”,這個“鏡像階段”的孩子分辨不太出“你”和“我”。
在我還為讀懂兒子而喜悅的時候,兒子又發話了,“媽媽,晚安,寶寶讀完書了。”孩子又一次跳躍的思維,讓自以為是的我又是一愣。兒子在向我擺手道晚安,沒有繼續挽留我。看來,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是愛意和充滿愛的話語,而並非時間上的陪伴,即使我不在他的身邊,只要愛留在他的心裡,他仍會感到安全、自信。從孩子身上,我又學會了愛的一課。

2 則留言:

papermoon 說...

很多小朋友也喜歡看 Thomas and Friends 呢,認識一個朋友,兩歲兒子也愛聽媽媽讀這個故事,哄他入睡。

Lapinbleue 說...

這套圖書讓小朋友看到許多與他們很相像的伙伴。他們性格迥異,也有各樣的陋習,但透過彼此的幫助,而不是簡單的說教,他們認識到問題並最後解決了問題。所以,我給孩子選擇了這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