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讀解讀城市文化的書籍,有關於香港的《沙巴翁的城市漫游》,關於上海的《上海摩登》,關於我的家鄉哈爾濱的《城市背影》…有的用甜品去品味城市,有的從胡弄的生活體會城市,有的從建築的風格辨別城市…各位作者的角度不同,城市的風景也各有千秋。
睡前,我喜歡隨手從一堆的書面抽出一本翻翻。這天翻看的是歐陽應霽的《設計私生活》。這本書,與其說書,倒更像是歐陽應霽的私人日記,記錄了他對自己、生活、城市和身邊事物的感受。有一篇他寫的是‘上海,第一回’,寫了他第一次去上海個人體驗和感悟,有點雜,也有點‘意識流’。每個篇文章後,作者都附上一些‘延伸閱讀’材料。這些‘延伸閱讀’ 也很雜,但很有趣:有學術性書籍,有流行文化;有原著,有譯文;有中文,有英文,很像一個私人書架,雜亂地堆在一起,個性到只有主人才清楚為什麼要讀這些書,為什麼將它們擺放在一起。講到上海時,作者提到了李歐梵,王安憶,棉棉,海野弘。一看到這些名字,就曉得了它的‘雜’了。
***
這兩天就要去南京了,法國梧桐,秦淮河,夫子廟,晚晴樓,齊芳閣,綠柳居…… 一九一二,總統府……南大,茶社… …滿頭滿腦想的都是這些,還有納蘭關於南京的一首詩,‘江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綠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