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2007

一丁點發現

昨晚睡前,隨手翻了一下兒子最近在讀的書,其中一本是兒童《唐詩選》,裡面收錄了李白和杜牧的幾首詩。最近姥姥教了孩子很多詩歌,其中夾雜了一些東北口音,兒子在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三’字就頗為‘入耳’,輕易地暴露了他的身份背景。

這本兒童《唐詩選》對李白格外青睞,選了《靜夜思》,《贈汪倫》,《送孟浩然廣陵》。詩裡面有很多意象,如‘月’,‘桃花’,‘孤帆’,‘碧空’,多寄情於景,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書裡還收錄了杜牧的兩首詩,《清明》和《山行》,後者是我小時候最喜愛的一首。現在重新讀這兩首詩,覺得詩句很生動:《清明》前兩句交待了故事的‘setting, character’後兩句的對話和人物互動指出了故事的‘suspense, climax, resolution’,短短四句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後者《山行》像是一幅水墨畫:遠處清幽,卻不乏人間煙火,近處楓林紅火,偏又停車休憩。一冷一暖,一動一靜。一個‘愛’字,淡淡地道出了個人生活感受。

現在,兒子對這些詩句耳熟能詳了,但也只是個‘學而不思則惘’的階段。

***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 則留言:

Lady Hilda 說...

對呀,我也是到了中學才開始學習感受詩詞的美.

Lapinbleue 說...

小家伙每背過一首詩,就自誇‘好叻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