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十二點兒子突然大哭。我只好離開溫暖的睡床,到兒子的房間了解情況。兒子閉著眼睛大哭,聽到我的聲音後漸漸收起哭聲,睜開雙眼。
“為什麼哭呢?不要怕,媽媽在這裡!”我把孩子摟在懷裡。
“我想媽媽了。”孩子緊緊地摟住我,腿象鉗子一樣。
“晚上睡覺還想媽媽?明天一早就看到媽媽了。”我一副抱怨的口氣,心頭卻一酸。
“我做夢了。”孩子繼續。
“夢見什麼了?”我開始尋問,閃過一個念頭,說不定能用得上弗洛伊德的分析。
“夢見我生氣了。”孩子回答。
“那你生誰的氣呢?”
“我生奶奶的氣。”
“奶奶說過什麼話,讓你生氣呢?”
“奶奶說,‘媽媽上班去了’。”
一旁的奶奶哭笑不得,孩子說的都是實話。他的邏輯也很清晰,只是在夢中生奶奶的氣,不代表醒來後生奶奶的氣。雖然奶奶善意地騙他媽媽去上班,但畢竟是假話,孩子在夢中大哭表示反抗,歸根解底還是希望媽媽在他的身邊。
“媽媽現在不上班,但是媽媽也要睡覺。你先好好睡覺,好不好?”我勸孩子。
“不好,我要到媽媽床上睡。”孩子有些賴賴的。
我同意了,看到寶寶睡熟後,才把他抱回他的房間。孩子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沒有再大哭過。早晨他敲門的時候,我還在睡夢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