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五學校邀請幼稚園學生的學長觀課。唯正那班的主題是講故事:分甜餅。家長被安排坐在後排,孩子們機靈地扭過頭,尋找著各自的父母。我事先講過要觀課,所以唯正看到我之後,沒有驚訝,卻害羞地咧嘴笑笑。
老師和助教以powerpoint的形式,繪聲繪色地講了一個動畫故事:小朋友們先是聽動物的聲音,透過聲音猜出故事的主角。待孩子們的好奇感調動出來,老師才回到故事的主題:分甜餅。講故事的過程中,老師模仿小朋友的口吻提出各種問題,還透過按門鐘、敲門等情節制造懸念,繼而引導小朋友逐個解決問題。故事雖短,但老師演繹出來的內容卻相當豐富。除了使用聲音和動畫吸引小朋友外,老師還適當地安排了一些小動物的動作,讓小朋友起身蹦蹦跳跳。不知不覺半個小時的課過去了,三、四歲的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也很投入。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在介紹一個新動物、新情節時,同時將相應的中英文打在屏幕上,而小朋友對這種情景教學接受得很快。說心裡話,我這個做母親的,看了老師的課後也受益非淺。
觀課後,小朋友們給觀課的父母送來一塊甜餅。那塊曲奇餅很甜,就像孩子們一張張的笑臉。我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去參加學校舉辦的交流會。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家長的反應卻並非如我這般樂觀:他們抱怨學校上課開窗,批評學校督課力度不夠,課程大綱寫得不夠詳細,詰問學校是否考慮過以英語為母語的老師教學,等等。
雖然有批評才有進步,但批評是否可以婉轉一些?在批評之前,可否為辛苦工作的老師和校長說幾句謝謝?這幾年澳門社會一直在批評教育,提倡要給予教育足夠的重視。我認為,這種重視要從切切實實做起,最起碼要給予教育工作者一份真正的尊重和關懷。
老師和助教以powerpoint的形式,繪聲繪色地講了一個動畫故事:小朋友們先是聽動物的聲音,透過聲音猜出故事的主角。待孩子們的好奇感調動出來,老師才回到故事的主題:分甜餅。講故事的過程中,老師模仿小朋友的口吻提出各種問題,還透過按門鐘、敲門等情節制造懸念,繼而引導小朋友逐個解決問題。故事雖短,但老師演繹出來的內容卻相當豐富。除了使用聲音和動畫吸引小朋友外,老師還適當地安排了一些小動物的動作,讓小朋友起身蹦蹦跳跳。不知不覺半個小時的課過去了,三、四歲的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也很投入。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在介紹一個新動物、新情節時,同時將相應的中英文打在屏幕上,而小朋友對這種情景教學接受得很快。說心裡話,我這個做母親的,看了老師的課後也受益非淺。
觀課後,小朋友們給觀課的父母送來一塊甜餅。那塊曲奇餅很甜,就像孩子們一張張的笑臉。我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去參加學校舉辦的交流會。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家長的反應卻並非如我這般樂觀:他們抱怨學校上課開窗,批評學校督課力度不夠,課程大綱寫得不夠詳細,詰問學校是否考慮過以英語為母語的老師教學,等等。
雖然有批評才有進步,但批評是否可以婉轉一些?在批評之前,可否為辛苦工作的老師和校長說幾句謝謝?這幾年澳門社會一直在批評教育,提倡要給予教育足夠的重視。我認為,這種重視要從切切實實做起,最起碼要給予教育工作者一份真正的尊重和關懷。
2 則留言:
說明是觀課,當然會做到最好,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同. 不過有很多都是假象... 平日上課的真面目我可見得多了.
是否英語為母語的教師才懂教英文? 真想學好英文, 乾脆把孩子送到外國好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