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08

回到澳門(二)

中午,雖然太陽高照,還是想出去走走,在辦公室工作了一上午,有些暈暈的。

經過大堂斜巷的聖安娜餅店,想起給孩子買第二天的早點。通常,我都徑直走向肉松面包,這種面包既松軟又健康,而且只有這家餅店做得好吃。但今天,剛出爐的肉腸面包飄來一陣烤腸香味,那是孩子喜歡的味道,每次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於是便取了個一個肉腸面包,一邊想像著孩子吃面包的樣子,一邊付了錢。

出了餅店,轉出小巷,便是噴水池步行街了。黃黑波浪碎石路的兩側是一排排的時裝店和化妝品店。從北京回來後,皮膚有些干,於是去了位於三巴巷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店,買了平時用的爽膚水和魚子淨膚水,老闆娘與我已經熟絡,給了最優惠的價格。從三巴巷轉出來,又想買些面膜,便去了玫瑰堂邊的一個老房子裡的台灣保養品小店。我最喜歡的黑珍珠面膜已經售磬,美女老闆笑著說下個月才能到貨,建議我買些紅酒和乳酪面膜,我用過紅酒的,臨睡前敷一張還有助於睡眠。小店的貓懶懶地趴在門口,干干淨淨的,一直盯看著我下樓梯。下面二樓是‘邊度有書’,我給老公買了他愛看的《城市》和另外一本老闆推薦的雜志。在看吉本芭娜娜的書時,這家店的貓湊過來回拱我的腳踝,擾得讓人歡喜,就像北京南鑼鼓巷跳到我們咖啡桌上的那只貓,毫不介意我是陌生人,一副想交朋友的樣子。

淘到喜歡的書後,第一時間便想讀它。於是,就近在對面的麥當勞坐定,一面咬著魚柳包,一面讀吉本芭娜娜有關南美短居生活的描述。她的文字細致簡練,講到情感時必能一筆點中要害。《電話》這個故事讓人些許體會到真實人生的厚重,不過結局沒有什麼驚喜,一早我就猜到了。抬頭喝奶茶,發現遠處有些直愣愣的目光投向這邊,原來是些旅客,那一堆的手信戰利品揭示了他們的身份。我對此視而不見,沒想到旁邊的幾個中年婦女也不懂得收斂,一邊大嚼著面包,一邊對著我望。再看一下自己的餐碟,弄散的薯條也是一片狼藉,真的與看書的心情格格不入。這樣看來,一開始就不應該來這兒,我拎起包起身就走。

回辦公室的路上,我又想起了在北京咖啡館的那只貓。它從紅窗外跳進屋來,跳到我們的桌子上,伸幾個懶腰後就睡著了。我的朋友認為這是緣分,收養了它,還去寵物醫院給它除虱,精心地照顧它。如果那時從窗外走進一個男子,也這般討好我們,我的朋友雖不至於討厭他,但決計不會帶他回家還照顧他的。人與貓不同,貓不懂得掩飾情感,它放肆的眼光能得到人的寵愛,但人總要曉得尊重自己和他人,但內心麻木的人又除外。

2 則留言:

Lady Hilda 說...

嘩, 一個短短的中午也寫得那麼細膩, 厲害.

Lapinbleue 說...

呵呵,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