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咖啡館的時候總是靈感很多。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master stroke還是要寫下來的好。
一
皇朝廣場的東望洋餅屋,二樓。早晨約九點鐘。陽光良好。
一杯普通咖啡,一個店員推薦的牛角包。
為什麼會叫麗麗?“麗”字實在普通得很,兩個“麗”字在一起也不覺得美。我原名為“立莉”,這個名字一直用到小學畢業。小學朋友寫信來還是沿用“立莉”這個名。“立”是家譜中我這輩的字。“莉”是父母起的。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我有一個遠房奶奶,小的時候我經常去她家玩。奶奶家的一個小叔,一有空就拿起《紅樓夢》的詩詞講給我聽。我那時只上小學,聽總是聽不太明白的,卻偏偏記住了兩句話,“玉帶林中掛,寶釵雪中埋”。於是,有事沒事,就和他在一起,聽他講故事。一次他講到我的名字,說如果我叫“韓麗”就好了,那是個讓秦始皇喜歡的韓國公主。大概是受他的影響,一次老師將我的名錯寫為“麗麗”後,我就決定從此以後就用“麗麗”兩字了。父母在這方面倒沒怎麼為難我,讓我過早地就有了做決定的權力。
媽媽和一個阿姨很要好,阿姨有個兒子,比我大幾歲。於是,媽媽和阿姨就總是拿我和那個哥哥開玩笑。時不時就“娃娃親”地講上幾句,她們拿我們取笑,也不管我們心裡的想法,反正我並不開心。媽媽經常帶我去她家串門。一次,在阿姨家吃過飯後,我肚子有些痛,便躺在床上休息。大伯(阿姨的丈夫)進來幫我揉肚子,他問我說,“長大後給我兒子做媳婦,好不好?”大伯有嚴重的安徽口音,我誤聽為“西服”。於是答道,“我不會做‘西服’,我媽會做,讓她做好了。”大伯聽後大笑不已。我後來想想,才知道原來理解錯了。
(待續)
2 則留言:
我以前也不太喜歡自己的中文名字... 曉汶嘛, 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現在也對此沒有什麼感覺... 覺得hilda更像是自己的本名.
心里这点事,有时就想找人分享。谢谢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