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010

Hello, Friengers!

(一)

早晨磨磨蹭蹭地八點半才出門,碰上雨粉霏霏,開車的速度也減慢了。前往平日裡去的停車場,外面已經排上了長龍,於是擠在一角,準備好耐心等候一會。偏偏車後有鳴笛,不得不開快了幾步,處於長龍以外有插隊之嫌的位置。尷尬地看看後面車輛,讓過幾個車先行;其實談不上“讓”,是隊伍裡的車無視“插隊車”的存在。索性停下車,待所有車隊進入車場。誰知,緊接著上來的車絲毫無前進之意,車主對著我揮揮手,大方地讓出了位置。回以感激的微笑,真是可愛的陌生朋友。一位葡國先生。

(二)

去超市買日用品,走那條踏過千遍萬遍的路線。特色是提款機和巴士站——只有澳門才有這個膽量在巴士站前設ATM提款機。一位葡國老者在取錢,我排在其後。取過錢後,老者在巴士站前排隊,待我經過時,擺出一個唐吉歌德式的禮讓手式,讓我經過,雖略顯夸張,卻紳士十足。這種禮遇,縱使不是淑女,此刻也是滿心地歡喜,開始步步生蓮了。

(三)

三號風球下的暴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於是就近去吃快餐。特意選擇一處小學生做功課的區域,沒人打擾,在下午上課前可以安心地看一會開心網。旁邊是兩個小學模樣的小女孩,見我坐下,好像有些不安地動一下。我連忙表示歉意,無意打擾她們。小女孩們原來是請我吃小吃,她們剛從旁邊超市買來的膨化食品。經不起孩子們的請求,我象徵性地試了一粒,還不錯,表示會考慮給自己的孩子也買一些試試。女孩們的話匣子打開了,興高采烈地講述在哪裡可以買到這小吃,價格如何;怎樣在快餐店得到免費水喝。我一邊吃午餐,一邊聽她們“匯報”心得。

不一會,兩女孩湊起頭竊竊私語,還神秘地看看我。果然,還是孩子,未待我問,就直接了當地問,會不會喜歡名星的簽名卡片,一些手機鏈之類的小玩意。原來,兩個五年級的孩子在旁邊的格仔店鋪租了一個小櫃,每月幾百塊錢,放一些小玩意。她們表示,如果是我買,會給一些優惠,因為“阿姨長得漂亮”。之後她們還講述了怎樣甜甜地叫“靚女姐姐”而不是“肥婆”就能多攬生意,諸如此類的小心得。孩子們的率真和簡單的快樂感染了我,經不住她們笑容的誘惑,去了她們的格仔店。她們租了店裡最下層的一個格子,裝著要出售的家當。她們向我推薦十元三張的名星卡片,那在她們眼裡是很值得炫耀,很值得收藏的好東西。我最後買了格子裡的一套筆和一個藍色兔子的手機鏈,共十七塊澳門幣。兩個孩子很開心,稱那是她們最近賣出去最貴的物品。

(四)書店店主的八月之約

為孩子四處尋找圖書,在聖羅楞佐堂區找到一家,帶了唯正一起去。那是一家極小的兒童書店,裝修得很有特色,色彩簡單斑斕。唯正一如既往地先海選,後精讀地選書。我和店員也攀談起來。店員間接地提起她的葡國人店主。一會兒,店主來了,一進門,就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還幫著唯正一起挑選書籍。能看出來,書都是店主親自選的,看點在哪裡,淵源是什麼,她講得頭頭是道。談話中,發現有很多共鳴之處,店主稱我們的對話像發生在北京,還忙不迭至地留下電話。於是,便有了八月之約。

(五)過馬路。在斑馬線面前,行人總是有優先權的。

在澳門,我一向相信,很多人是遵守交通規則的。那天,走在斑馬線至一半處,一輛車突然飛奔而至,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地車牌的奔馳。於是,特別理解地退出幾步,因為“兩地車牌+奔馳”基本上和“無公民意識的暴發戶”是同類概念詞。果然,不出所料,那位戴墨鏡的司機繼續悠閑自得地往前開。這時,後面跳出一個葡國漢子,敲打奔馳窗門,打著手勢與對方理論。看了一下才明白,原來葡國漢子在為我打抱不平,那指向我的手勢分明是在讓對方尊重路人。“兩地車牌+奔馳”還不服氣,還以手勢,最後索性開走車以示蕩然無存的瀟灑。我謝過葡國漢子,他無奈地搖搖頭,憤憤地走了。 外國人為自己向同胞理論,我都一陣陣地臉紅。

上面的畫面,總是一幕幕地在腦海裡翻騰,所以現以記錄的方式來收藏保留,讓這幾個時刻的感動得以繼續。

在澳門這個東西方文化、人種混合的地方,誰都有可能都會遇到一些陌生的朋友。說不定,我也在這個行列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