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2011

鼓鼓囊囊的記憶(三)

在布城的兩個半月裡,除了學習,還有很多人和事鼓鼓囊囊地填滿了記憶,這裡也要略作整理。

雷老師說,比利時有三種特產,一是巧克力,二是啤酒,三是卡通片。巧克力和啤酒我們都嘗過了,他給我們選的是卡通人物。他根據對每個人的觀察,買了相應的卡通人物。有的人拿到了皮諾丘,有的人收到的是米妮,還有禿頭的公仔(可以想像那收到禮物的人本來的模樣),我收到的是灰姑娘。她一身淺藍色的連衣裙,張開雙臂,一副擁抱希望的模樣。不由得佩服他的觀察力,我偏愛張開雙臂的動作。觸動之餘,連忙把那些有擁抱動作的照片發給他,也謝他幫我找到進入口譯殿堂的水晶鞋。灰姑娘如今就在我辦公室的桌上,每天都將抱著的希望拋向我。

索婭給大家拿來了marcolini的巧克力,據說這個牌子是巧克力中的路易維登,在歐洲也僅有三個國家銷售。大家趨之若鶩,臨走之前都簇擁到馬記專賣店,四、五盒地打包帶回澳門。比利時的巧克力是出了名好吃的,它的名聲在於它的總體品質能夠保持一定的水準,無論是超市裡賣的平民巧克力,還是專賣店裡裝飾著蝴蝶結的巧克力,於不太挑剔的人而言,口感差別不大。這要歸功於來自於剛果的可可豆的品質。如果看過Joseph Conrad的《黑暗之心》的話,吃巧克力的時候應該還能品得出其他的味道。無獨有偶,朋友跟我說,他在比利時吃飯時,如果對其他菜式沒有信心的話,他會選擇牛扒,因為任何一家餐廳做的牛扒,品質總是有保證的。再一調查,果然不出我所料,比國的牛肉也來自剛果。

在Vla家喝下午茶的時候,吃的是Nauhaus的松露巧克力,沙發太舒服了,加上泡的是茉莉花茶,真想一覺睡過去。Vla是斯洛伐克人,從小接受的是馬列教育,直到九十年代柏林墻倒塌後,對歐洲和世界才有了嶄新的概念,這個共同的背景打開了我們倆的話匣子。我們一起談電影,談非洲,談生活,談家庭。電影的好處在於它能大尺度地探索人性,讓人的情感不至於機械性地慣性反應。Vla溫文爾雅,說話的時候總是看著對方的眼睛,讓對方很容易感到一副深情款款的尊重。

比利時的青口做得好吃,配上那外脆肉厚的薯條,絕對是老饕放縱胃口的選擇。青口可分別以白酒汁、蒜茸汁烹飪,除了帶走海鮮的腥氣外,還散出了酒香和爆炒後的蒜香。伊那的吃法很老道,吃過第一個青口後,就順勢拿著青口的外殼去夾其他青口的肉,只需大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捏,食物就唾手可得了,既無使用刀叉的儀式,也無須筷子的技巧,簡單俏皮的手勢讓一起用餐的人都感到輕松自在,不知不覺地話題也跟著多了。她有時還用這青口殼喝上一小口的湯汁,嘟起嘴湊到青口殼的模樣,憑添了很多表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