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上到二年級,應該用“少年”來形容了,有了少年的反叛和智慧。
這個階段的反叛和智慧首先體現在追求“酷”感上。
表現之一就是追求獨立性,不喜歡媽媽托他的手,不喜歡被媽媽爸爸牽著過馬路,嘗試獨自一人在樓下等爸爸媽媽;搶過媽媽手中的重物,以示他力大無窮;開始拒絕媽媽撫摸他的頭,會無情地耍開,用“不舒服”一言以蓋之。
表現之二是,大膽嘗試有挑戰性的活動,玩槓梯,把手上磨出的小泡視為驕傲;挑戰自行車的上下坡,調好變速自行車的檔,沖坡而止;挑戰三國殺遊戲,植物大戰殭屍,憤怒的小鳥,一關關捉摸技巧,直打通關(遊戲要看怎麼玩,唯正強調植物安排的美感,如果媽媽四處安插豌豆射手,一定會被唯正挖出來,理由充足得很,“凌亂”讓整個版面不美觀,直接影響結果;唯正還會把贏來的遊戲幣存到很多,一心一意要得個大獎,對幾千塊錢的小獎並不垂涎,頗有“野心”。)
表現之三是,對髮型和服飾有獨特要求。從前,只要將頭髮剪短,圖個涼快,現在他去髮廊,首先講好,要一種中間高,兩邊短的髮型,還一邊剪,一邊瞄著髮型師的手勢,問問人家技術怎麼樣的問題。買自行車的時候,主動要求配上頭盔,特別強調不要有公仔的兒童頭盔,杜絕“可愛”類型,還要求配齊護膝護肘,在鏡子前擺了一個酷酷的造型,雖然這些造型一些也不kawai,但五十步笑一百步,也都是做作之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