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13

數字

         還在布城學習的時候,一位曾經學經濟的口譯導師lud說,數字是最有邏輯性的。對於俺這種對數字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數字可是邏輯外的內容。可最近,俺對數字的看法有點改變。

         昨天,讀到一篇新聞,講的是迪拜的帆船酒店是世界上最奢華的酒店。考慮到娃兒對迪拜傾心已久,便讀給娃兒聽。娃兒對“奢華”沒啥概念,聽到空中直升機、黃鑫屋之類的描述,不過在旁應合一聲罷了。但當他聽到酒店最小的房間有170多平方米,最大的有700多平方米時,娃兒“哇”地感慨一聲後,放下手中的書,跑過來一起閱讀。他直接過濾掉其他資訊,眼睛直奔數字,當看到房間價錢高達萬元時,娃兒再次有趕腳地“哇塞”。緊接著,娃兒又挑出一個數字,酒店高321米,又讚其比澳門旅遊塔高。對娃兒而言,這則新聞中,數字就是他的邏輯,是帶他瞭解帆船酒店奢華度的金鑰匙。

         娃對數字的敏銳,還體現在對大數目的記憶上。一次,娃兒就問俺,四千九百五十萬英鎊和八千二百九十萬美元,哪個錢數大。俺首先好奇的是,娃兒給的這兩個數字到底有個什麼淵源。問後才知,前者是魯本斯對無辜者的屠殺》畫作2002年蘇富比的成交價,後者是梵古保羅醫生》的成交價。在孩子的追問下,俺一邊打開有關匯率的apps,一邊介紹匯率概念。於是,將英鎊和美元都兌換為葡幣,讓娃兒有個直接的概念。結果,娃兒對上億的數字信口拈來,讓在老媽略有結舌。



         細想一下,娃兒從小對數字的感覺就比較敏銳。在還是恐龍控的時候,娃兒畫的所有恐龍均有身長、體重、頭長甚至牙齒長度的記錄。還記得有一次他就躺在地上,用身長來計算暴龍牙齒的長度。對長度和重量單位有了概念後,娃兒就拿暴龍與身邊的卡車比,拿腕龍與周圍的大廈比。待認識了海洋生物後,便畫各類須鯨,也標註上身長,如果畫一堆鯨魚的時候,定會按照身形大小有估算比例地安置好。


         這段時間,娃兒對存錢有了一定的興趣,每天總是盤算著給老媽和家裡做些什麼,掙點零花錢。以他的理論,每天10元零花錢,一年便是3650元,而十年後便是36500元,那可是一個不少的數目。照娃兒的說法,他在弄明白“錢的學問”,以後獨立的時候也好有點積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