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廟嘉妹前地記錄了太多島民的回憶,如島民的後花園,娃兒的各類騎車就是在前地的芒果樹和菠蘿蜜樹樹蔭下學會的。窄街窄巷這幾年多了些葡國餐廳和台式咖啡館,還依舊是明黃淡綠的陽光色調,娃兒還記得發現麻雀窩的地方,去尋時已是“鳥窝儿不知何处去”。
繼續俺們的足下丈量。聖母灣的假菩提樹猶在,大樹手臂上的樹洞依舊神秘,娃兒回憶起捉甲蟲經歷,與老媽秘制糖水,天濛濛亮在甲蟲開始活動時誘補甲蟲,每棵菩提老樹都喝過俺們做的糖水。徑直去賣大菜糕的莫家。娃兒已試遍莫記大菜糕,百吃不厭,每每繞島之行必要在莫記買上一盒菜糕,坐在八角木亭中狼呑虎咽一番。
一隅的土地神香火更旺了,除原有的觀音、土地和關公外,又請來四位滴水觀音和一位孫行者。傳統繼得發揚外,創新也隨處可見,蘋果店和美式咖啡店均融入街巷文化,讓各自Logo不招搖地入市,娃兒面對照熙熙攘攘的人群,并不在意門外的自行車沒有鎖,信心滿滿地說,「澳門不丟東西」,頗有奧登那句「澳門無大事」的神閒氣定。俺們的小吃依舊是澳門制造的手信,除了傳統的雞蛋卷和肉脯外,還新添了栗子燒、陳皮餅,以乃老少通殺的蝴蝶酥。都說喝了阿婆井的水離不開澳門,島上居民是大愛各類小餅小燒小手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