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綠野仙蹤
每次去法語學會,我都會選擇經崗頂的路線,一邊欣賞巴洛克風格的聖若瑟修院和聖堂(富有曲線的波浪卷建築細節),一邊感受伯多祿五世劇院的新古典復興風格(充滿立體透視的線條)。這兩座不同風格的建築僅有一街之隔,而兩種風格代表的浪漫與理性在這裡和諧共處。每次從小街經過,眼睛便盡情地饕餮這裡的黃白、綠白搭配的南歐色彩,如同品味一杯陳年佳釀,心情被細細緩緩地滋潤著。我的這點想法竟然得以驗證,劇院的隔壁開了家別致的酒窖‘醉樂坊’,專營葡國和世界各地的佳釀。門廊與劇院大門的風格相似,隔窗隱約見一排排擺在酒架上的酒樽。雖然酒窖門面不大,透出的香氣足令人想起《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從這裡開始,思緒逐漸飄進了美妙的綠野仙蹤。
思緒一:1998年5月。葡萄牙裡斯本的宿捨。每晚一升6度左右的白葡萄酒,配上一點堅果,美味得很。像飲牛奶一樣喝葡萄酒,持續了一個月。
思緒二:2002年。澳門。在Johnny Walker 的blacklabel中沉醉。醉後的感覺很好,一直埋在心裡的想法可以流水般地傾訴,就算傳依偎在地板上也不會難為情,就算是矯情也有藉口,就算大不了的委屈也能得以宣洩,一切皆因我醉了。
思緒三:2005年。老友會。澳門。與幾位年輕的朋友飲酒,酒很一般,但配酒的芝士,葡式臘腸,巧克力和堅果卻是朋友和我精心挑選過的。那晚,誰也沒醉,卻都有些醉意,一起訂下了畢業旅行的心願。
思緒四:2007年五月。北京學習班。國家行政學院晚宴提供了王朝葡萄酒。一位在品酒方面頗有功力的同學斷定,那葡萄酒屬於糖水。嘗一嘗,果真味道寡得很,單一個甜字,少了令人回味的澀。在北京那段時間,味蕾似乎定格了一樣,所有喝過的酒都覺得甜,所以喝酒都像蜻蜓點水,提不起胃口。
思緒五:2007年六月。老友會。漁人碼頭。先與老友們游泳,吃新加坡餐,再去飲酒,一切順其自然,快樂的感覺持續了一整個星期。
思緒六:2007年七月。陌生朋友的聚會。大部分人為城中新貴,男士紅、白、啤一起飲,上等的好酒只發揮了酒精作用,酒後意興闌珊。女士也毫無拘謹,品酒論酒自有一套心經:E小姐拎來幾瓶葡國紅酒和白酒,一會斟上Douro的酒,一會給倒上Alentelano的酒。果不其然,北部的酒入口有些澀,但入喉溫和,平緩;南部的酒入口甜美,但入喉略有些熱辣。泛紅的面孔讓女士們顯得更為嫵媚。雖是萍水相逢的朋友,酒卻引起了共鳴。
一時間,五六種思緒飄來飄去,若不是‘巴掌圍’的提醒,我大概跳不出這綠野仙蹤了。好在家裡還備有法國中部古堡區產的葡萄酒,上完法語課後,便可再體會一下。
3 則留言:
嘻,我也在這幾年才開始喝酒。不開心的時候,會想喝點烈的; 快樂的時候, 也想喝點烈的。話雖如此, 每次我都只喝一點點, 因此從未試過醉的感覺。
真想不到Lily也喜愛杯中物,真的太好了!以後我又多個伴了,微醉的感覺既可令人暫忘煩憂,亦可教人心境暢快. 但緊記小醉可怡情,大醉難清醒.切莫眾人皆醒你獨醉就好了!
有的酒喝了,就是一彎的微笑,好讓人懷念。讓一時的情緒左右下思維和智慧,其實是件樂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