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2007

小翻譯(Episode II of Sunny)

‘Adé到底在說什麼?’姥姥問三歲的兒子。Adé在菲律賓語中意為‘姐姐’,這裡指的是我家的工人。她叫LISA,但我們全家上下都跟著兒子一起叫她Adé。Adé要買電池,跟姥姥比劃了一通,姥姥還是不明白。三歲的兒子有些急了,雖然他對‘電池’的概念還依舊停留在它的功能上,‘就是那個放在火車裡面的,(火車)就跑了的東西唄’。姥姥恍然大悟,她記起外孫玩的玩具火車沒有電了,需是買電池。

姥姥,Adé和兒子,一個是只會講中文的六十幾歲的老人,一個是二十幾歲只會講英文的成人,一個是什麼語言都會點兒的三歲孩子。這三個人在一起,確實有不少誤會和笑話。剛才的情形,在兒子看來一定十分可笑,大人是怎麼了,那麼簡單的事情還搞不明白,還是我出馬好了。

***

根據拉康有關兒童發展階段的理論,18個月至4歲大的嬰孩,開始從「想像」階段(即為6至18個月的鏡像階段)過渡至「語言」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逐漸在掌握「我」、「你」、「他」的概念,並開始建立「我」的主體位置。按照弗洛伊德關於‘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論,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在逐漸增強。透過這個過程,嬰孩將自身從客觀世界中進一步‘分割’出來,標誌著人生的一個重要「異化」階段。

***

兒子做小翻譯的過程,一方面解決了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符合他做為獨立個體構築‘自我’的心理,難怪他那樣洋洋得意,竟然在標榜‘寶寶是大人了’。有的時候還真覺得兒子大了,他會嚴肅地對開車的我說,‘開得那麼快干什麼?’雖然語氣有點突兀,我還是欣然接受他的批評,同意減速。接下來他還會補充一句,‘媽媽,慢點開,前面有車。’很明顯,這句話是向我討好,在期盼媽媽的誇獎。得到我的誇獎後,兒子並不罷休,歪歪頭又道,‘媽媽喜歡你!’不要以為他真的在說喜歡媽媽,他還不太分辨‘你’和‘我’呢。這個‘自我’的小家伙!


--------
注: “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超我”是一个根据社会行为标准和要求而在人的内部世界中起作用的,由父母和师长的知识所形成的结构,它以理性和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鼓励和指导自我去压抑本我。

2 則留言:

Lady Hilda 說...

嘻,這個小Sunny的Episode不俗呢!我覺得自己真的不能了解小朋友。雖說他們思想單純,但跟他們相處的學問深奧得很。

Lapinbleue 說...

通過Sunny,我曾經失去的感覺正在恢復,一個很美妙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