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了,剪頭髮的時候不准哭,知道嗎?媽媽不喜歡寶寶哭。’每次剪頭髮前,我都會這樣例行進行教育。 ‘知道。’ 孩子答道,認真得像個受過訓練的士兵,簡練乾脆,有些突顯我的霸道。‘那,之後,我要坐車車去看飛機,然後回家,然後睡覺。’兒子聲音不大,卻提出了他一連串的要求。這些‘交換條件’,我接受了。
在理髮室,兒子按照理髮師的要求,乖乖地低著頭,口中念念有詞。我湊身過去,聽得一句,‘低頭思故鄉’。理髮師一會兒讓孩子低頭,一會兒讓他仰脖,一會頭左傾,一會頭右轉,兒子都照做了。他的小臉上雖然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卻自如至終也沒有哼一聲,很像個訓練有素的士兵。
剪好了頭髮,孩子望著鏡中的自己,幽默感又再次迸發,‘寶寶的頭像個雞蛋’。全場的人都笑了。應孩子的要求,我們一起開車去機場。這一路上,剪了頭髮的‘士兵’做起了指揮,指定行車路線,指導行車速度,儼然成了一位‘將軍’;在高架橋看飛機的時候,‘將軍’開始點盤飛機的數量,注視起降的飛機,小手也劃向天空,擺出長虹貫日的架勢,‘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飛機起飛了……好多好多飛機哦……有這麼大,這麼大……
那晚,‘將軍’得意得很。
2 則留言:
記得小時候我也因為剪髮而哭過一次, 原因不明. 想哭就哭. 媽媽看見了就說: "有什麼好哭呢? 剪髮不會痛的." 我心裡清楚得很, 剪髮是不會痛的, 但怎麼也得哭一場才肯罷休.
孩子的心理有趣得很。用心分析吧,弄得我一頭霧水;不用心分析呢,又自覺在敷衍了事。有了孩子後,就一直在體驗這種既痛苦又快樂的感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