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
一座城市所以能吸引我,是因為那裡有讓我牽掛的人。香港在我心中的地位逐漸變成如此。
中環地鐵站向置地廣場的G出口等到了李玲。她是葡萄牙人,是我中國文化課的學生。因為年齡相仿,興趣相似,話題也很投機,雖然課上她是學生,課下我願意把她當成朋友。那天她穿著一條長及腳踝的碎花米黃色長裙,咖啡色低V緊身長袖棉毛衫,很好地勾勒了西方人驕人的身材,也成功地藏匿了因豐滿而略有臃腫的身體。雖然隨身背著一臺電腦和一架隨時待命的專業攝影機,她的步伐倒不慢。就在中環忙亂地尋找咖啡館的時候,她還抓拍了幾個鏡頭。下午茶的一段閒聊後,我們去尋找皇後大道中的一個畫展,因為誤將街道號碼與展覽廳號碼混淆了,索性乘坐中環的扶手電梯,沿途找了間順眼緣的酒吧,冒險地點些酒,隨心地選些羊肉芝士和鴨胸肉,有滋有味地渡過了晚餐時段。
(幾天後在澳門cheche酒吧聊天的時候,李玲還惦念著那天喝的意大利的toscaria。她的提醒多少有些對香港的留戀,那種在繁華都市一隅幻想輕松愜意的狀態。)
尖沙嘴分開後,我便徑直去了大學同窗的住處。和大學同窗聚會的自在就在於,無需任何儀式和排場,只要一杯水,一些輕輕的背景音樂,便能坐在一起沒有時間概念的神聊。你講,我聽;我講,你聽;或笑,或評論,或感懷,或憤怒,那是可以分享的情緒;話題可以由工作,經歷,教育,同學,到看過的電影,到體會到的攝影,到中美的稅收制度,到兩國的公路政策,到兩國的孩子差異,到美國大學生如何對待性問題,到澳門的群體跟風行為,到我們各自的問題… …到我霸占了同窗夫婦的一張大床睡覺,而他們寬容地在客廳的沙發上擺成L形將就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同窗老公-攝影專業人士親自為兩位女士准備早餐,還笑嘻嘻地表示是小事一樁……這種無需任何儀式奠定的親切感,是種在自已人面前的自在,所以無論喜怒哀樂都大方地給了對方,也將這種情感帶入了一起走過的公園,一起去過的咖啡館,移情到香港這座城市。
住在羅便臣道的同窗添了個小寶寶。寶寶是個中法混血兒,寶藍色的眼睛透著股靈氣,皺起眉頭的神情很像思考問題的媽媽。媽媽級的同窗仍舊干練,一如既往地守護著執著的生活態度。一個下午的小談,十年前大學四年的時光又重新溫習了一遍,輕描淡寫的回憶中,在對方眼光裡看到的已經是女人特有的堅定和從容,有種這座城市的性格。
開始喜歡這座城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