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014

餵鵝記

十天的旅行,餵了琉森的天鵝,溫莎堡的天鵝,餵了威尼斯聖馬可的鴿子和巴黎聖母院的鴿子。

琉森那天,下午的天氣格外好,天鵝也左搖右擺地往岸上走,一只還興奮過頭,穿過人行道,跑到馬路上招搖。港口的停靠岸是緩緩的斜坡,剛好路人有機會與大鵝接觸一下。娃兒第一次餵天鵝,帶著無比的熱情和真摯,可一伸手就被窮凶極惡的一只大鵝咬上一口,面生懼色,原本對丑小鴨的好感消失殆盡,撒手把面包屑扔給天鵝,斜眼看媽媽餵鵝的神閒氣定。大笨鴨們為了爭食,伸長脖子去夠我手邊的面包,不過這剛烤出來的面包卻是香氣襲人,引得天鵝都失態忘形,恨不能擠走身邊的海歐,專享美食。




 

溫莎堡的護城河里一群群的幾百號白天鵝,把中世紀古樸的岩石城堡烘托得一片祥和平靜。天鵝并不怕人,主動游向游人,擺著漂亮的身姿等待美食。它們的食物是由專人打理的,一鎊一大包,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能悠閒地餵上一個下午,遠眺處還是一群群卿卿我我的天鵝,竟有忘我之境了。晚離開溫莎的時候,把剩下的大半包天鵝食物放在小鎮information處,希望有人能繼續享受美好的餵鵝體驗。娃兒執扭著不肯離開,八成是想著再去餵鵝。

 


餵鴿子記

聖馬可廣場,熟悉的鐘樓,長翅膀的獅子,澳門的噱頭是賭,這般美景都是陪襯,一來賭客們能走馬觀花,借點拉斯維加斯業已有的賭城氣氛,二來賭客們出來透氣時依舊被南歐風情迷幻著,始終走不出“蓮花池”的局。真正的聖馬可廣場莊嚴肅穆,諾大的廣場留給了灰鴿和餵食的孩子,偶爾回蕩的笑聲增添些生氣。鴿子對娃兒的熱情超出了娃兒的期待,那些鴿子本不怕人,這會子有人願陪它們玩,便肆意起來,齊齊站在肩上頭上,手心里爭寵。娃兒越發得意起來,站成十字架狀,騰出更多的身體空位任鴿子們撒歡兒。周圍的娃兒們見狀,也紛紛效仿,整個廣場在娃們兒的吵鬧歡笑聲中生動起來。鐘樓左側四十五度角的舊建築底層,巧遇索菲婭游記中描述百年老咖啡館,玩累的一家人在此歇腳,屋子是老式木制結構,高頂下吊水晶燈,樓梯踩上去咯吱做響,服務員非俊男靚女,而是四五十歲貌似唐頓庄園家管家的打領結著西裝的男服務員,端來的也是講究的銀制茶器皿,喝的雖也是平時用的錫蘭茶包,裊裊飄起的茶霧讓人生出時光交錯的幻覺。





 

巴黎聖母院。這次餵鴿是有備而來。有了上次的經驗,娃兒索性連用食物引誘這一招都省了,徑直擺好十字姿式,待鴿子過來。鴿子們領會這是餵鴿人的老把式,便撲騰地在娃手臂上找好位置,娃兒被鴿子爪壓得癢癢的,頂挺著大笑,盡量不讓身體變換姿式。這種場面感染力可想而知,只要有娃兒的父母此刻都放棄的排隊去教堂朝聖,娃兒們不分國籍和語言,互相分享了面包,在和鴒子的互動中以歡樂交流。娃兒的面包不斷地分給其他孩子,待食物盡了,鴿子們便飛去草坪休息去了,娃兒的興頭也盡了,看得出娃兒分享快樂后的心滿意足。趁興,在鄰街的莎士比亞書店買了明信片,將這隅快樂再寄給遠在南京和東北的表姐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