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4

大英博物館





去埃及馆时匆匆经过日本馆,讲的是秘宫性史的浮世绘,挂在門口的是一幅同性曖昧的畫。埃及的展廳可謂氣勢磅礡,小時歷史教科書上的各式法老頭像赫然毅力,看得出是硬生生切割運來的。一些法老的鼻子被打碎,據娃兒說,那高挺的鼻子曾一度被視為不潔之物。還有一個立于展館入口處十分顯眼的石雕,很多人都辨識不請,似乎與法老文化毫無關系,未待導游開口,娃兒又炫耀起他的照相機式記憶,那是聖甲蟲,也是屎殼郎兒,是受古埃及人崇拜的。看到木乃伊時,真懷疑整個埃及的金字塔都只剩下驅殼,尼羅河沿岸顯赫的王公貴族云集此處,連陪葬的貓貓狗狗都有了重生的資格。甚至早于木乃伊文化的五千年女屍也有一席之地,令人悚然的是,她的頭髮依希可見。西人的墓葬文化還是以基督教為基淮,將木乃伊視為沒藥和香料的科學。這要是按中國的盜墓日記的橋段,大英博物館要被陰氣籠罩了。一部分被剥离的壁画,据说是唯一有侍女正面双眼的部分,在众多侧身单眼的侍女中尤为突出,可这分辨的本事也要有点最强大脑的一点本事,可想侵略者当时可是带了考古学家随军的,这在欧洲近代史的战争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拿破侖就如此做過。這些金羊毛般的彩色壁畫,對一般游客而言,還是太過玄秘,單幾千年以來沒有褪色的自然色彩,就需要專業人士解讀其中的奧妙。
 







Add caption

































有英國的孩子盤腿坐在地面上對著玻璃窗內的蟲鳥畫臨摹

到了羅馬館,更是步步驚心。在羅馬街頭都沒看到如此陣勢的雕塑,有的甚至連神祉的愛奧尼奧柱都齊整。再有就雕塑的殘肢斷臂。有的頭像尚完好無損,整排羅列于展廳,引起娃兒的疑問,那些身體都哪兒去了?最后一個展廳是只有肢體的雕塑,殘缺的部分讓人想像更多的是被掠奪、被屠殺、被破壞的場景。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是世界的藏品。大概基于這個原因,博物館也采納了不收門票的文化政策,只靠個人捐贈、紀念品銷售和政府以及團體的資助維持。但綜合幾館來看,這是座歷史博物館,而印象深刻的「殘缺」支離破碎、甚至不堪回首、不容細細品味的世界血腥史。

大英博物館任影不嬲,來者盡可以用閃光燈的光來記錄來破壞這些謂之寶物的收藏。這種館藏管理態度與法國盧浮官天壤之分,不過也得承認,這里記錄的更象是歷史,而非藝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