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015

納尼亞的歷程 (一)

昨兒在與孩子溫習常識功課時,看到一句,“娃娃是從聲音開始辨認母親的”。娃兒頓時變得溫柔,做嬰兒狀,把小嘴巴貼到老媽的臉。無疑,老媽的聲音是溫柔的,所以老媽一生氣來,聲音高亢、急促、粗糲些,娃兒也會異常地警惕小心。老媽的喜怒哀樂,就算是面不改色,娃兒也能從聲音中找到蛛絲馬跡,察言觀色的本事就這樣從小培養出來,訓練有素。

然而,老媽的這種溫柔腔在講廣東話時卻讓娃兒不覺自在,因為溫柔腔會讓“咬音”變得陰陽怪調。溫柔腔很強調後鼻音的配合,且要需要時間讓餘音慢慢消散,而廣東話中很多詞後總有一處輔音停頓,停頓得要快,俐落,不容許餘音繞梁般的回味,如果停頓不好,音就咬不准,容易產生歧義。娃兒是家中的廣東話老師,大概是“辨音”的本事,娃兒一針見血地就糾正老媽的發音問題,要求老媽在發音時要“再猛滴”、“再粗魯滴”。果不其然,照了娃兒的要求去做,果真效果良好,老媽咬音準確很多,娃兒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一個非溫柔腔的老媽,畢竟是他的教學成果。

娃兒堅持的結果便是,雙語在生活中的齊肩並用。語言的變化在潛移默化地發生,娃兒也在雙語文化中游刃。一時之間,腦裡飄過兩個鏡頭:一個是 在識骨尋蹤第五季的結尾,Brennon要去亞洲一年完成某個考察項目,和搭檔Booth說這件事的時候,Booth有些想迴避話題。Brennon對Booth說,你教會我,交流時要有眼睛的接觸;Booth於是正視話題,看著Booth回答道,但你教會我進化,一切都會改變。兩人對視而笑。性格的對峙成讓兩人互相欣賞;另一個是在納尼亞中,也有一個異常美麗的鏡頭,就是阿斯蘭和愛德華德的對視,誰也沒有糾結他們之間到底說了什麼,但愛德華卻是改變了,而且之後他的改變成了最大的看點,還幾次拯救了納尼亞的危機。如果要挑選優美的鏡頭,這種寓意著改變的鏡頭最美,最意味深長。



在老媽無釐頭式的出神時候,娃兒又重新溫柔起來,一改小老師的模樣,湊上來甜甜地說:“媽媽,你班上的同學一定不會覺得你是三十幾的人,會覺得你是二十幾歲的小鮮肉。” 這句恭維話足見,娃兒還需要幾次納尼亞式的磨練。



沒有留言: